主页 > 核定征收 > > 正文
“税收筹划”与“纳税筹划”是一回事吗?

2021-05-13

 在我国,“税收筹划”一词大多被翻译成“税收筹划”,但在当前的税收学术界,对税收筹划的相关概念有很多称谓,如节税筹划、避税筹划、税收筹划、税收筹划、税收筹划、税收筹划等。事实上,这些说法没有本质区别,特别是“税收筹划和税收筹划”这两个概念基本上是混合的。
  根据各种观点,细分如下:
 
  税收筹划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收法律、法规和政策,依据国家法律、法规和政策授予的税收征管权,科学合理地开展税收征管和税收执法活动的总和。包括税收立法规划和税收征管规划。
 
  税收筹划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,从纳税人的实际经营状况出发,防范税收风险,通过降低总体税收成本实现纳税人权益最大化的税收安排。
 
  例如:
 
  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2019年获得财政支持研发资金100万元非税收入,配套研发成本80万元。同年,企业税收收入100万元,相关费用80万元。用于支出的非应税收入产生的费用,不得税前扣除。因此,2019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20万元(100-80%),应纳税所得额为5万元(20*25%);
 
  由于该项目还可以享受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,经规划决策后,企业决定“放弃”非应税收入。这样,研发项目的可抵扣成本为120(80*150%)。此时企业2019年应纳税所得额为0元(100+100-120-80),无需纳税。
 
  在这种情况下,“非应纳税所得额”和“研发费用加扣除额”是国家和税务机关为“节约税源”和促进技术创新,以便在未来征收更多税款而进行的税收立法规划和税收征管规划,即“税收规划”;作为纳税人,它是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。
 
  纳税筹划和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:
 
  (1)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符合税收立法精神。我国税法立法层次多,不仅数量多,而且变化频繁。同时,税收法律法规之间仍然存在许多模糊之处,。因此,在进行税收筹划或税收筹划时,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相关法律法规,充分利用政策规划空间进行规划,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。
 
  (2)提高规划师的专业素质、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影响税收筹划质量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企业必须加快规划人才队伍建设,加强规划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,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,逐步提高规划人才的综合素质,以适应规划发展的需要。同时,在提高规划师综合素质的同时,要建立完善的规划质量控制体系,即通过一系列方式对规划师的素质进行考核,严格把关,从源头上保证规划的实施效果和质量。
 
  (3)树立正确的税务筹划或税务筹划意识,科学防范和控制筹划风险。纳税筹划或纳税筹划是企业的一项基本权利。通过税收筹划或税收筹划取得的收入为法定收入。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,应自觉、积极地运用税收筹划或税收筹划的技术方法,节约税收成本,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。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或税收筹划时应遵循合法性、成本效益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,这是企业实现税收筹划或税收筹划成功的基本前提。企业必须站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高度,从全局出发,把企业的经营活动联系起来,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测算,以确保税收筹划或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效果。同时,风险是客观存在的。企业还必须加强税收筹划或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和控制。